2024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对文艺理论的阐释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的根本方向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阐明了文艺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以及在文艺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为党的文艺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讲话》分两大部分,一是在开幕式上的引言;二是会议结束时的结论性讲话。引言主要指出了革命文艺的重要性,系统地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回答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中长期争论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路线,指出了会议应该解决的问题。结论部分主要阐述了五个问题,即: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如何去服务,即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党的文艺工作与党的整个工作关系问题,党的文艺工作和非党的文艺工作关系问题;文艺批评问题;文艺界的整风问题。
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他认为,“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在这里,毛泽东明确了“人民”的概念,从而划清了无产阶级文艺与资产阶级文艺服务对象的本质区别。
在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这一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应该为着上面说的四种人。我们要为这四种人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
近年来,我会在市文联的带领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守人民立场,立足本地实际,推出一系列文艺精品,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围绕文化兴市战略,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
文艺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毛泽东反复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就难以真正做到“完全” “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在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这一问题上,毛泽东特别强调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不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普及的可能,而且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在不断地提高着。” “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第一次科学回答了文艺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观和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它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此后,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次讲话是中国文艺史上一件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