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柳摇云,春花繁盛。
一个清新的午后,敞亮的书房,本报记者采访了柏峰老师。
柏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出版有文学评论著作《审美的选择——胡采、杜鹏程研究》《论中国散文精神》及散文集 《归梦绕家山》《柔软的心灵:我的美丽古典书事》《星垂平野阔》,长篇纪实文学《千水万壑走洛河》等10余部作品。先后获第四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奖,第四、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散文奖,陕西省第一、二、三届文艺评论奖等奖项。
记者:柏峰老师,您最近出版的散文研究专著《散文艺术论》,受到多方的好评,您能简单介绍下该书的写作情况吗?
柏峰:这本书是我多年来对散文艺术的深长思考。一些文章陆续在报刊上发表过。我写文章,在某个阶段,大致围绕着一个比较明晰的主题,从各个角度去探索、去写,逐渐积累得多了,便成了这部书稿。
记者:您的这部书,从开始动笔到成为书稿,大约经过了多久的时间?
柏峰:我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散文研究,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在研究的过程中,发表了不少的专题文章,也出版过专著。这本书是我散文研究带有总结性的东西。
记者: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该书的内容吗?
柏峰:我的这本习作,立足于当前散文的发展实践来探索散文艺术,对我国古典散文则侧重从散文发展的主要文体来论述,对现当代散文着重从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分析,也选择性地介绍了一些外国散文,属于比较宏观和贯穿性研究与论述。至于能不能达到心中所愿,只能说自己做了一点努力而已。
记者:您能谈谈这本书的价值吗?
柏峰:这个自己不好说。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先生在看过这本书后,说:“这部《散文艺术论》,在纵横交叉论证过程中,对中国散文的历史传统与现实表现,还结合国外散文表现,给予了认真仔细的追踪研究,在比较分析中做出理论评判与界定,许多见识体悟观点具有精警启示意义,是对认识把握和实践散文创作非常必要的参考著作。”青年文艺评论家郭超先生认为,此书“为散文研究贡献了力量,代表了散文艺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说:“这本书,既是他(指柏峰)对自己劳动耕耘的小结,也是对散文创作研究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文献。”这样的评价,自然有溢美和鼓励的地方,但也能够比较明确地估出其价值吧。
记者:多年来,您笔耕不辍,在文艺评论和写作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请问您是怎样处理文学评论与写作的关系呢?
柏峰:这两个方面并没有一定的界限,是互相通融互相促进的关系。从事写作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理性研究和分析能力,这是基础,然后,才能投入到写作中去。
记者:您近年把笔墨倾注到渭南地域文化方面的深入开掘,在《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全国知名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文章,对宣传和推介渭南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
柏峰:您有点过誉了。渭南是我深深热爱的故土。渭南属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中轴线,这块土地河山壮丽、人物繁多,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写作矿藏。我仅仅是采掘出这个丰富矿藏小小的一角而已,目前,除过在一些报刊发表了一些文章,长篇纪实文学《千水万壑走洛河》以及姊妹篇《行走黄河太华间》等作品,都是这方面的题材。
记者:5月中旬,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之际,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将要召开杜鹏程《保卫延安》出版70周年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由市评论家协会承办,您能否谈谈具体情况?
柏峰: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将要召开杜鹏程《保卫延安》出版70周年座谈会,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红色经典,积极推进新时代我市文艺走向高峰的重大举措。
《保卫延安》这部史诗性红色经典,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意气风发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市评论家协会近年来在《西岳评论》开设“杜鹏程研究”专栏,围绕这部红色经典,进行研究和艺术阐述,并围绕这次座谈会的召开,开展了专题征文活动,得到不少专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收到大量的研究和评论文章。
记者:您曾出版过杜鹏程研究的文章和著作,能谈谈您近期的研究进展吗?
柏峰:1954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红色长篇小说经典《保卫延安》,迄今已经走过70年漫长的历史,一直受到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者的非常关注,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近期,我选择从纪实文学的角度,试图比较全面地展示杜鹏程的生活与他的文学世界,去年第10期《延河》杂志,选刊了我写的部分内容,引起了一些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
记者:您的藏书非常丰富,您读书的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
柏峰:我的藏书算不上有多么丰富,仅仅能大致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阅读是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通往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的读书,一是满足知识的追求,二是围绕“问题意识”,即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如今,由于电子出版物愈来愈成为人们阅读的首选,已经不需要收藏大量的纸质图书,而且阅读起来非常方便,可以随时进行阅读。
记者:您对那些想成为新时代的作家、文艺评论家的年轻一代寄予什么希望和要求?
柏峰:去年的初冬,参加一个老朋友的向学四十年座谈会,我在发言中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这一代既有治学的优势,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我所做的一切工作,仅仅属于探索。而那些有志成为新时代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的年轻一代,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注定能超越前一代。要说希望和要求,就是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坚持走下去。“迟日江山丽”。我们欣逢盛世,明天将会更灿烂更有希望。
渭南日报记者:黄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