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5日获得渭南市第五届杜鹏程文学奖后,10月18日,我市作家石俊荣、李培战又获陕西省散文学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中国散文学会西安创作基地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丝路散文奖”。
18日,第四届“丝路散文奖”颁奖典礼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隆重举行。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新疆作协主席刘亮程,著名文化学者、丝绸之路文化大使肖云儒,陕西作协副主席李国平、朱鸿、王海,陕西省作协顾问和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唐荣德,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陈长吟、穆涛,中国散文学会秘书长董彩峰,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王洁,现代学院董事长刘家全等领导及嘉宾出席颁奖盛典,获奖者、散文作家,陕西省散文学会各部门负责人,以及该学院师生代表等数百人参加。
第四届“丝路散文奖”是由中国散文学会指导,陕西省散文学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联合主办。从2024年的4月启动征稿到6月份截止,共收到全国作家、出版单位、文学组织推荐的2021年至2023年间全国出版的散文类著作310部。5月份召开了评委会。评委会由茅盾文学奖评委、冰心散文奖评委、柳青文学奖评委、大学教授、散文作家等组成。评委会评选出28部获奖作品,7月份面向全国进行了公示。
本届丝路散文奖共评选出最佳作品奖5部。这5部作品分别是刘亮程的著作《我的孤独在人群中》,贾志红的著作《人在非洲》、韩小蕙的著作《北京这座城》、杨献平的著作《沙漠的巴丹吉林》、王子君的著作《一个人的纸屋》。
石俊荣的著作《回不去的故乡》、李培战的著作《李培战散文》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1部散文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奖。
石俊荣,男,白水人,1972年7月生,知名记者,作家。
从事写作30多年尤其是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石俊荣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其中一些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推动了社会进步。先后多次获得过赵超构新闻奖、陕西新闻奖、西安新闻奖、腾讯网全国最具影响力记者等,西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2021年1月出版散文集《回不去的故乡》;2022年1月,该散文集第二次印刷发行。该散文集选取了石俊荣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52篇,全书21万余字,配以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图片40余幅。《回不去的故乡》以淳朴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浓烈的情怀、有趣的笔触,描述了改革开放前后那个年代农村的凡人凡事,仿佛是农耕文明走向现代文明转折时期偏远乡村的一幅“素描”。书中文章体现了那个年代朴实的农民所拥有的坚韧、执着和毅力,字里行间尽显生命的质朴,以及作者对故乡浓浓的情怀,该散文集出版后,引发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首印后,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百余家图书馆收藏。
李培战,1984年生于富平。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社促会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延安散文基地主任,安康学院文学创作兼职指导教师。作品见《延河》《延安文学》《微型小说选刊》等。获陕西青年文学之星奖。
《李培战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作者从童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书名,著名散文家陈长吟作序。贾平凹、肖云儒、曹谷溪、冯积岐等文坛名家联袂荐读。
该书精选了李培战近年来创作的五十余篇文章,二十万字。共分“文学的家乡、三秦散记、岁月的诉说、唐仁古韵、文字里的芬芳、与文学名家面对面”六个小辑。多年来,作者始终坚持“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第一要素”(路遥1986年语)”这一基本创作原则,立足关中大地,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乡景,抒写乡情,不断探索文学、人学的意义。通过该书,能窥见一个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八零后作者,对故乡、对人生的热爱与多维反思。其自然朴实的文风给人以熏陶,真挚热烈的情感引人以共鸣,独特深邃的思考给人以启迪。
这本文集,充满了作者的真情至性,承载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