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诗词学会、临渭区作协宝鸡采风侧记
2023年03月28日14:57 来源:渭南文艺网 阅读次数:251

2023326日,渭南市诗词学会,临渭区作协采风团近三十人,踏上行进宝鸡的旅途,前往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及古大散关景区采风。


欢歌笑语,车程放彩。在杜春丽导游的主持下,拉开了采风团宝鸡一日游的活动帷幕。前往目的地的两个多小时里,邢福和会长普及了大散关文史知识和政治军事影响,王晓飞主席就采风活动做了相关安排。刘莉萍副会长详细讲解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在张娟副主席和杨少林秘书长的积极参与下,开启了采风团的才艺表演,活跃大巴车上的气氛。参与采风的各位老师才艺非凡,诵读和乐音响彻在整个旅途。


炉火淬炼,青铜古韵。采风第一站——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位于中华石鼓园内,基本陈列以“青铜铸文明”为主题,荟萃了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1500多件。它们用身上的铭文,向后世讲述先民们的故事、传达祖先架构社会的理念。身在青铜器文化的故乡,在青铜器博物院的四个展厅里,采风团的老师们,成了躬身学习的学生。聆听讲解员对文物历史的介绍,观赏见证历史的一件件器具,感受炉火淬炼下的青铜之韵。



烽火悠悠,古关如歌。在大散关遗址,采风团先于会议室观看大散关“秦岭战役”主题教育党课视频。党课结束后,于景区外学习大散关从古到今的相关文化知识,之后沿山路向上攀登。烽火台与古战场是采风团在景区的主要观览名地。登上烽火台,目光远寻,山岳绵延,重峦叠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态映入眼帘。李白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首先指的就是这里。半山腰的古战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在此发生,还有诗词碑刻,英雄塑像和遗留下来的守关器械,在风雨中与古关相伴。

历史总会遗留下来一些东西,物件,故事,风景。吹吹远方来的风,走走今古相交的路,置身一处处园地,与风景,与历史,与文化,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即使旅行结束,采风团老师们也意犹未尽,无限的回味这次的文旅,写下了一篇篇佳作,期待着下次的征程。

【编辑:渭南文艺网】